3月5日是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發表44周年紀念日。《都市時報》專門制作了100份問卷調查表,歷時兩天,到昆明近10所中小學進行調查,其中包括“3月5日是什么日子?”“你知道雷鋒的故事嗎?”“雷鋒是做什么的?”“描述你心目中的雷鋒形象”等問題。結果有56.10%的被調查者不知道3月5日就是“雷鋒紀念日”,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五成人不知道雷鋒是何許人。
自從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發表以來,雷鋒精神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已經成為中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一代的一種動力,是不可缺少的力量源泉。盡管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雷鋒精神并沒有過時,用今天的眼光審視,雷鋒完全是一個規劃人生、自我激勵和自我價值實現的完美典范。當年,他自動、自發做到的事情,既符合當時的社會價值觀,同樣符合今天人們追求的人生理念。在雷鋒的身上體現出的是一種普世價值追求。從新的角度認識雷鋒精神的實質,倡導與時俱進學習雷鋒的精神,對于今天奮斗于學業中的青少年、拼搏于職場中的人們,都有著非常積極的現實意義,更富有價值。
當三月的春風吹拂大地的時候,雷鋒又該回來了。每年的三月五日前后,各地相關部門都會組織青少年開展學雷鋒活動。然而,三月過后,運動結束了,雷鋒也就銷聲匿跡了。人們形象地比喻說:雷鋒是三月來了四月走。加之學雷鋒的活動事實上成了表象上的一種活動,不是教育和引導青少年學習雷鋒精神的實質、領會雷鋒精神的真正價值所在,大都局限于上街打掃衛生、干上幾件人們都能看見的好事,活動就結束了。你說,青少年能記住雷鋒嗎?再說,三月的活動結束后,無論是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課,還是社會上開展的教育活動,就很少有人向青少年再提及雷鋒了,缺乏教育和灌輸,平時不了解、運動來了一陣風,能有多少青少年記住雷鋒、知道雷鋒呢?再這樣下去,過幾年后,很有可能更多的青少年將不知道雷鋒是誰了。現在,青少年一代的精神支柱本身已經少得可憐了,再把雷鋒遺忘的話,他們的精神世界里還有多少楷模和偶像呢?
已經有為數不少的青少年不知道雷鋒是誰了,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所以說,昆明的這份調查所顯示出的一半多的青少年不知道雷鋒是誰的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這能怨孩子們嗎?我看根源還是我們教育的不到位和對學習雷鋒的形式化所導致的結果。
不應遺忘雷鋒,繼續發揚光大雷鋒精神,讓雷鋒精神成為教育和鼓舞新一代青少年的精神源泉,是我們的教育工作和社會工作的重大責任和使命。留住雷鋒、學習雷鋒,要把學習雷鋒精神貫穿于教育工作的始終、而不能僅局限于三月。因此,我們應該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要采取措施,補上對青少年的雷鋒精神教育這一課,要讓雷鋒精神在更多的青少年心里扎根、開花、結果,成為新時代的精神動力,在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中發揮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