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三字經”
●人物介紹:余克彬,三明人,1983年出生,2007年從泉州理工學院畢業。現為泉州金海洋文化培訓學校總經理。
行業選擇、啟動資金、實戰經驗……創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往往困難重重。余克彬,一位2007屆畢業的大學生,畢業即創業。從他身上,準備創業的大學生們或許可以得到不少啟示。
選行業:只認最熟悉
余克彬自主創業的想法在進入大學之前就開始萌芽。“讀民辦中學,再讀民辦大學,今后還要做民營企業。”余克彬這樣形容自己的“創業意識”。
讓余克彬一度感到郁悶的是,雖然家住三明學院邊,可經常接觸一些教授,但他的學業卻一直不理想。到泉州一民辦學校讀大學后,余克彬不想再錯過發展機會了,決心要自主創業做出一番事業。尤其是時常和泉州人接觸,受泉州人拼搏精神鼓舞,他更加堅定了創業決心。
2007年大學畢業的時候,班上大部分同學都找到了工作,余克彬卻不緊不慢地謀劃創業的方向。他在創業調研中發現,許多同學只憑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賺大錢”的念頭,就匆匆投身于某個門檻較低的行業中,對形勢估計不充分甚至是盲目行動,雖然開始比較容易,最后卻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一無所獲。
余克彬還是回歸自己最熟悉的行業——教育。他做出這個選擇,緣于自己在大二的時候就開始兼職學校的招生代表,而大學實習階段也到培訓機構開設的總裁班兼職招生工作等,“對教育比較有感情。”
找資金:貴在早預謀
創業最困難的是啟動資金。沒有資金,再好的創意也難以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余克彬的父母是農村人,還有一個弟弟在讀大學,家境一般。如何籌措這筆錢呢?
畢業的時候,余克彬“口袋里有一點錢”,那是他讀大學期間勤工儉學積蓄下來的。兼職學校的招生代表,他利用暑假跑遍了泉州、三明兩地100余所中學;到了大三,他擔任清華總裁班的招生代表,向許多功成名就的大企業家推銷自己,人被曬得黝黑,卻挖得人生第一桶金,“辛苦賺來的錢舍不得花,大學畢業時存款也有幾千元了。”
“要感謝父母和其他親人對我創業的支持。他們幫我解決了不少創業啟動資金。”余克彬為了說服鄉下的父母,再三講解自己的創業計劃,并向父母寫下“軍令狀”,言明資金是用來創業而不是揮霍,向他們借了一筆款。
好不容易籌到的啟動資金,自然要節約著分配使用。余克彬善于長跑,這讓他在創業初期節省了不少車費。每天,他和合伙人拿出一張泉州地圖,劃出一個范圍,然后步行到街頭巷尾尋找合適的出租房來辦公。余克彬回憶,雖然練過長跑,但是一天走下來,兩腿照樣痛得厲害。
去年來,有關方面出臺許多鼓勵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余克彬興沖沖地前往申辦營業執照,卻被告知,法人代表必須是本地戶口,才可以享受這些優惠政策。不過,他并沒有就此氣餒。在泉州生活三年,余克彬能體會到泉州開放的胸懷。他繼續發揮自己“善于長跑”的精神,向主管部門解釋。最終,他作為典型的大學生創業者,成功獲得營業執照。
尋合作:誠心換合力
創辦的補習學校被我市教育主管部門正式批準了,接下來就得尋找一位有教學和教務管理工作經驗的資深教師幫助他們進行統籌規劃。這個時候,原來大學里的老師給了他很大的幫助,向他推薦泉州知名的退休教師。
如何邀請這些退休教師出山,協助這群毛頭小伙子創業?劉備三顧茅廬,終得諸葛亮出山輔助,用的是誠心。余克彬明白,要獲得資深老師的幫助,同樣需要自己的誠心。于是,余克彬及其合伙人人多次登門拜訪資深教師,推銷自己。終于,這些老教師被他們的誠意和執著所感動,紛紛表示愿意在他們創業初期傾力幫扶,在業務上幫忙把關定向。不久,一支經驗豐富的專、兼職教師隊伍組建成功。
如今,余克彬的中小學文化補習學校在泉州教育界中已經小有名氣。未來,他還將繼續發揮“長跑”精神,向更高的目標前進。
●創業心得:
找準定位:計劃自主創業的學生要從大學開始規劃自己的人生,善于學習,結合自己的情況審時度勢,找準定位再下手。
●編者按:
余克彬系我校2007屆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畢業生,長期擔任學校馬拉松長跑俱樂部部長。在校期間,連續參加三屆廈門國際馬拉松賽事,并取得不俗成績。
馬拉松不僅能促進學習,更是創業成功的重要因素;馬拉松不僅能強壯體魄,還能提高反映能力,減少事故;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在人生和創業路上所需的頑強意志。我校始終把體育鍛煉擺在學院重要位置來抓,志在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當代大學生堅強的意志,不屈的精神。這一項特色活動已在全國高校中樹起一面鮮明的旗幟,成為學院特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