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理工學院晉江新校區,董事長吳金營在工地里忙碌,一身塵土。
500畝象牙塔的模樣,在吳金營腦海里逐漸清晰。就連主樓階梯數和墻體澆筑平方數,都了如指掌。在這位晉江人身上,有幾重身份的重疊:軍人出身,創業者,企業家,教育者。豐富的角色體驗,讓吳金營對教育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28年來,作為教育者從最初的摩托車培訓班,到后來的中專學校,再到如今的泉州理工職業學院,吳金營的辦學理念一直不變:培養面向生產第一線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堅持創業教育,做創業者的搖籃。
實用主義者辦學
“我希望,在理工畢業的學生不僅可以獲得畢業證書,還可以學到一定的技能。”
在辦培訓班和中專時,由于人較少,吳金營幾乎與學生們都熟識。“當時是前店后校,跟學生們吃住在一起。”吳金營對這一段經歷印象深刻。
為了讓學生學以致用,吳金營大力推廣他的“魔鬼訓練法”:少講理論,更多實踐,要求學生拆解組裝汽車,通曉機械和電路。加上經常參與實際汽車檢測維修的操作,學生練得一手真功夫,有些甚至光憑發動聲就能聽出汽車出啥毛病。
就算離校十幾年,在學生張信康的記憶里,“吳金營既是校長,又是師父,對我們要求都很嚴厲。因為他希望學生們要會真功夫。”
“很多高學歷的工程師,一到工廠就傻了眼,什么都不會干。”吳金營說,他堅信對企業有價值的,才是真正的人才。
從辦培訓班到中專再到高職教育,學校一再升級,吳金營“格物致知”的實用主義教學卻從未改變。在泉州理工學院,學校成立諸多校辦企業,學生在企業里邊實踐邊學習。同時各專業老師可以在外成立與專業相關的公司或工作室,優先帶領學校學生參與項目操作。學校與泉州各民營企業進行“校企合作”,給學生提供輪崗實習機會。
“我希望,在理工畢業的學生不僅可以獲得畢業證書,還可以學到一定的技能。有學歷又有一技之長,勢必會受企業的歡迎,會有不錯的就業前景。”吳金營說。
高職生不妨拼創業
“創業是高職生在事業上趕超本科生、研究生的主要途徑。”
“在泉州讀書,要學習閩南人愛拼敢贏的創業精神。”吳金營認為,在學術上,高職生理論水平未必有優勢,而拼創業,或許是他們在事業上趕超本科生、研究生的有效途徑。
隨著大學逐年擴招,高中升學率年年攀升,最多時達到了95%,而高職錄取分數卻年年下滑,生源質量成為高職院校生存的最大問題。吳金營的想法是,讓智商高的學生去考研,讓情商高的學生去創業。他認為,“有些學生由于學習習慣和性格問題,高考成績并不是很理想,在傳統意義上不是好學生。不過這類學生可能有其他特長,或者交際能力比較強。每一個學生身上都有一個閃光點,作為教育者,要懂得去欣賞這些閃光點。”
在理工學院里,社團、兼職、實習機會比比皆是,學生很早就接觸到企業生產銷售一線。從理工學院畢業出去的學生,學計算機的可以去開工廠,學汽車檢測的去做智能手機,學工商管理的去做DJ,一切皆有可能。
根據理工學院的統計,學校畢業生創業成功率高,成功企業家多。先后涌現出福建萬佳東方酒店集團董事長黃朝陽、總裁王子峰,香港茂豊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永遠等知名企業家。據此,學校今年還特地成立了創業者協會,聚集了歷屆校友中杰出的創業者。
軍人出身鐵血管理
“我希望學生們有健康的體魄,堅強的意志,這對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是有幫助的。”
吳金營鼓勵學生創業,用他自己的經驗說話。吳金營在部隊呆過,從國企走出來,先辦企業,再辦民營學校,幾十年的創業歷程,讓他對創業有更深的理解,“身體好,能吃苦;學一行,專一行;懂社交,攢人脈。”
早年在部隊的浸潤,讓吳金營管理學校有獨特的一套。28年來,吳金營自己制訂方案,要求學生堅持早鍛煉。業內有人說,如果理工取消早鍛煉制度,估計在招生人數上可以翻一番。
“人人都知道,有個好身體是事業成功的基礎,卻不是誰都能堅持。”其實反對早鍛煉的聲音一直不斷,但是吳金營和泉州理工學院的管理團隊都達成共識:學校可以不辦,早鍛煉不可以不跑。“如果取締早鍛煉,是否意味著我們堅持的教育理念向世俗妥協?”吳金營這樣問自己。
剛入學時,很多學生對早鍛煉都困惑反對乃至抵制,不過,三年后的他們,鮮有人不感激大學時練好的一個好身體,很多人因此養成了體育鍛煉的習慣。多年以后,在理工畢業生的心里,早鍛煉已經成為大學里最難忘的經歷。鐵血管理,讓學生贏得了身體。更重要的是,有很多學生在長跑的堅持中鍛煉了意志力,這對他們以后的就業和創業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當然對早鍛煉制度加入人性化的關懷和考量,也是理工學院一直在做的工作。
記者問答
記者:相對于公辦高職,民辦高職辦學有何優劣勢?相對于本科生,高職學生的競爭優勢在哪里?
吳金營:進入高等教育領域14年,民辦高校的整體辦學環境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與公辦高校相比,在政策扶持上還是有很明顯的不足,甚至有很多人會認為民辦學校是企業,忽視了它辦學的公益性質,這也就是我們一直在說的“歧視”。但同時民辦高校也有辦學體制機制靈活、市場反應靈敏、內部創新不斷的優勢。民辦高校依然是推動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相對于本科生,高職學生更注重實踐,注重掌握專業的一技之長。同時不忽視職業素養,他們的心態更平和,也相對更能吃苦一些。高職學生如果放下思想包袱,可以涌現出來更多創業者。
記者:目前高職院校生源普遍銳減,許多學校將招生工作視為重中之重。您覺得應該如何應對?
吳金營:當務之急還是加強學院內涵建設、提高辦學質量。將每個專業都辦出自己的特色,有亮點,畢業生受企業歡迎,是我們現在最緊迫的任務。同時,我們也會注意多拓寬一些招生渠道,比如中職,就是我們未來招生工作的一個重要陣地。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泉州理工學院今后的發展方向。
吳金營:我一直堅信,有付出一定會有回報。泉州理工學院是福建省“非營利性民辦高校辦學體制改革”的第一批試點院校。本著公益的辦學,有政府的支持,有卓越的管理和教學團隊輔佐,我期待學院未來可以發展成為一所規模適中,在校生大約8000至10000人,專業特色鮮明、畢業生深受社會歡迎、自身有良好的造血功能的非營利性民辦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