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人妻中文字幕视频|被男友调教|香港三级日本三级|婷婷午夜激情|麻豆明星ai换脸视频|a影片|传媒麻豆|日本香港三级电影|99国产精品久久久|tk火影忍者,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1蜜桃,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男女视频黄,小雪公交车灌满好爽h小说,99re在线只有精品,校花梦工厂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近日,記者對“大學生應該怎樣學習”這個專題,專門走訪了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院士。   記者:近年來,北大進行了一系列教學改革,尤其是從去年到今年這一年間,教改力度非常大。北大教改動因在哪里呢?   許智宏:1988年,時任北大教務長的王義遒帶隊到天津、河北等地調查北京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情況。考察之后,王義遒發現,這些畢業生中改行的很多,許多學生在畢業之后并沒有從事自己的專業。學校煞費苦心為學生們設計的專業課,在學生畢業之后并沒有在所有人身上派上太大用場。難道是我們的專業課設置有問題?經過深入的分析,我們發現,是社會變了,學校的教育卻沒有變,改革就這樣被提上議事日程。學校最終確立了“加強基礎、淡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的16字辦學方針。目前,學校正在實踐本科階段低年級的通識教育和基礎教育,高年級的寬口徑的專業教育和導師指導下的自由選課學分制。   記者:“16字方針”的提出是基于一種什么樣的理念?   許智宏: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的高等教育模式基于這樣一種理論預設:同一層次的所有人,都應該成為同一種培養方案、同一種教學計劃、同一種學習要求、培養成具有一樣或是大體一樣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的人。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要求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背景,而且要厚基礎、寬口徑,具備終身學習能力,具備擴展知識領域的潛力,要成為能適應社會人才市場多變性的復合型人才。因此,我們的培養也要突出基礎,淡化專業色彩。教育要因人而異,同時也要分流培養。   記者:理念有了,北大是怎樣推進“16字方針”的呢?   許智宏:1999年,學校在“16字方針”的基礎上,確定了“在低年級實行基礎教育、通識教育,在高年級實行寬口徑的專業教育”的改革思路。突出強調學生能力和學習主動性的培養,逐步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個性化教育模式。寬口徑的教育,主要體現在元培計劃實驗班與通選課的設置上。2002年,北大大規模地修訂教學計劃,取消了限制性選修課,重點加強通識教育選修課和平臺課程的建設,初步形成了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北大將過去150~170的學分要求壓低到140學分,這在全國高校中是最低的。學校同時建立本科生導師制,增加本科生科研基金。   記者:“淡化專業”在教改中是如何體現的?淡化專業會不會使一部分人最后沒有了專業呢?   許智宏:2004年,北京大學各院系全面推行按院系和學科大類招生,培養寬口徑、厚基礎的本科生人才。除醫學部與外語專業以外,全校廢除專業招生辦法,實行以院系為單位的招生。   低年級加強通識教育,高年級實行寬口徑的專業教育,不是說專業教育不重要。大學培養的人,一定是具有某方面專長的人。因此,專業教育是大學教育的主要內容,只是我們把專業教育的時間推后到高年級或研究生階段。   多個方向的基礎就意味著學生具備了多個指頭,而不再是“一指禪”。按院系招生及其培養計劃充分體現了加強基礎、淡化專業的人才培養方針。這就好比我們的手掌,掌心是學生前兩年所學的共同基礎課程,每個手指代表一個專業方向。只有掌心有力,手指靈活,才能形成有力的拳頭。   記者:“元培班”在國內的高等教育界是一次全新的嘗試,請您介紹一下“元培班”的情況。   許智宏:這個班的招生不分專業,入學只按文、理大類招生,在入學一年半到兩年后再選擇學科專業方向,這一點,極大地沖擊了過去高度重視專業的傳統教育模式。從2001年入學的第一屆學生分流的情況來看,學生基本都在導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學術志向選擇了專業,絕大部分學生滿足了自己的志愿。   記者:我們注意到,“16字方針”比較強調分流,分流的這種概念到現在被廣泛接受了嗎?學校又是如何分流的呢?   許智宏:在北大,各學科的主要基礎課程一般設為A、B、C幾檔,難度不一。比如,立志當物理學家的學生與畢業后只想從事工程方面的學生,他們對于數學的要求就是不一樣的,一部分人學得精深一些,可以選擇難度稍大的A類;另一部分人在某一方面學得相對簡單,可以選擇難度稍低的B類或C類,但卻可以選擇其他的課程來發展自己的特長。   記者:北大最近正在試行小學期,請問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   許智宏:北大將請國外知名學者在暑期學校開課,一是為了與國際接軌,增加學生的多項選擇,二是由于課程向全社會開放,可以為社會和兄弟院校的學生提供北大的優質教育。   記者:2003到2004短短一年間,北大先后修訂推出了《北京大學教師學術道德規范》、《關于本科生導師制的若干意見》、《關于改進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入學選拔方式的意見》、《關于北京大學學習年限的意見》等措施,在最近還推出了“校長聽課制度”與“本科生暑期學校方案(小學期)”。北大教學改革力度之大,引人矚目。請問,北大教學改革的出發點是什么?   許智宏:一切以學生為本。北大有中國最好的學生,北大也應該用最好的教學來培育他們。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必要條件。1998年以來,學校先后組織設立了三項資助本科生參加科研工作的基金。截至2003年6月,共有510名本科生承擔的426個研究項目受到“本科生科研基金”資助。其中,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導師指導下,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學術刊物上發表了論文。北大的教學改革始終圍繞著如何將學生們培養成寬基礎、厚能力的人才進行,因此,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我們都會繼續下去,這也是北大的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