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
4日至
7月8日,泉州理工學院車輛工程系暑期社會實踐小組實地考察了漳州市平和縣的幾個鄉鎮,圍繞“開展農業特色服務海西建設”的主題,進行了為期5天的社會實踐。
該實踐小組由蔣濱濱、曾永滿兩位老師帶隊指導,小組成員包括金華廈、林美榕、唐樂祥、林琳、莊大鴻五位同學。
實踐小組先后走訪了平和縣南勝鎮、坂仔鎮、國強鄉、五寨鄉等多個鄉鎮,深入果園,實地考察了平和縣的特色產業——蜜柚種植。
平和琯溪蜜柚至今已有
500多年的栽培歷史,村長莊樹枝介紹到,“琯溪蜜柚”已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并被評為中國名牌農產品,其證明商標在17個國家成功注冊,是我國被歐盟保護的10個地理標志產品之一。
在交流中,五寨鄉優美村村支書莊三明說,該村土地總面積
92平方公里,其中“琯溪蜜柚”的種植面積就達到了7萬多畝,在現轄的9個村委會4783戶村民中有近4000戶村民以蜜柚種植為主要經濟來源。
發展特色農業,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高效生態農業的重要舉措,是當前和今后地方農業發展的一個重點方向。平和琯溪蜜柚在選地、建園、種植與管理上一直嘗試創新,在實踐與探索中充分利用當地區位優勢,優化農業生產方式,合理利用現代化科技,在發展特色農業的道路上,成功打響了自身品牌。
此次社會實踐得到了當地村委會的大力支持,當地主要村干部全程陪同介紹,并對實踐小組表示肯定。
參與此次社會實踐的師生們表示此行收獲頗豐,深入實地考察后,對于曾經美名遠揚的琯溪蜜柚有了更立體的了解,也意識到在未來的農業發展道路上,創造自身特色品牌已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