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職業技術大學高度重視實踐育人工作,大力落實“泉大青年志愿服務和社會實踐行動”,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把實踐育人作為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的重要抓手,深入打造“1245”實踐育人體系,形成了特色鮮明、成效顯著的實踐育人新模式,引領泉大青年爭做新時代的好青年。
近年來,學校實踐育人工作成效顯著。社會實踐方面,學校幾年來在福建省大中專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榮獲優秀項目,先進工作者,先進個人等殊榮,三年來共組織120余個團隊(不包含個人實踐項目),近5000人參與到社會實踐中,社會實踐宣傳材料在中國青年志愿者、學習強國、新華網、福建省學聯、福建青年、中青校園、福建河湖長制、中國經濟網、福建共青團、市縣級共青團、市縣級電視臺(報社)、泉州青年報等主流媒體累計刊登報道百余篇。
志愿服務方面,在過去一年中,我校平均志愿服務人次約為25000余人次,參與師生共10000余人,累計服務11.5萬余小時,參與各項志愿服務活動近400多場;在第五屆最熱公益校園“益動星空”活動中我校志愿匯榮獲全國高校 百強;學校多名師生榮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務先進個人”;學校多次服務大型體育賽事獲國家級、省市級優秀組織單位,并連續幾年收到各級政府部門的感謝函。泉大青年用生動實踐詮釋了“立足新時代,展現新作為”的青春風采,讓青春綻放在黨和人民需要的地方。


把握一個目標,強化實踐育人思想引領
校團委引領泉大青年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握“實踐育人”根本目標,全面推動實踐育人與思政教育相結合,服務青年成長成才,引導和幫助廣大青年學生上好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在社會實踐中以知促行、以行求知,主動將學習實踐成果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不斷增強“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緊扣志愿服務和社會實踐兩條主線
校團委緊扣志愿服務和社會實踐兩條主線,豐富實踐育人載體途徑形成四大優勢、五大特色。全面豐富學校實踐育人的載體和途徑,引領全校青年參與志愿服務和社會實踐。
志愿服務工作:四大優勢
保障強·構建完善的組織管理體系。校團委根據教育部相關文件要求,制定《泉州職業技術大學志愿服務管理暫行辦法》落實學校各級青年志愿者組織的孵化培育、人才培養、規范引領,努力構建覆蓋廣泛、管理規范、充滿活力、以共青團為主導的青年志愿服務組織體系,現已形成以校青年志愿者協會為中心,聯合全校6個書院志愿服務大隊、2個志愿公益類社團的志愿組織服務網,確保全校各項志愿服務工作落地實施。
實戰強·積攢豐富的賽會服務經驗。校團委不斷完善志愿者選拔培訓體系,在晉江連續三年的馬拉松賽事中選派近3000名優秀志愿者參加,在2019年國際大體聯世界杯、2020年全國青少年足球夏令營等大型賽會保障工作,深耕厚植,“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爭當志愿者”名片。尤其是2020年圓滿落幕世界中學生運動會測試賽(晉江市足球精英賽暨晉江2020世中運測試賽、中國中學生游泳挑戰賽(晉江站)暨晉江2020世中運游泳項目測試賽、2021年泉州市少年兒童田徑錦標賽暨晉江2020世中運測試賽、2021年福建省青少年柔道錦標賽暨晉江2020世中運測試賽、)泉州職業技術大學舉全校之力做好志愿者服務保障,參與大會服務的1000余名志愿者大力弘揚志愿服務精神,認真履職盡責,熱情、周到、得體的做好賽事志愿服務工作,相關工作情況受到國內外及省市級媒體報道,如中國青年報、福建青年、福建日報、泉州電視臺、晉江電視臺、晉江經濟報等媒體的關注和報道。



平臺強·提升志愿服務信息化建設。校團委大力推進志愿者注冊工作,積極動員、通過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廣泛宣傳泉大青年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統,在校團委指導下,秉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建設“星級志愿者”認定機制,打造“校-院-班”三級志愿服務體系,在校內形成“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爭當志愿者”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新風尚,動員全校師生在“志愿匯”上注冊志愿者,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我校現已有8594名學生在“志愿匯”上完成實名注冊。我校志愿服務開展過程信息化完善,各書院,各級學生組織在“學習通”系統中的第二課堂進行活動申報,泉大青年志愿協會進行志愿服務活動審核,審核無誤后移交第二課堂負責人進行審核認定完成,相關負責人在志愿匯平臺進行志愿時長申請并在全校范圍內募志愿者。活動結束以后,負責人撰寫新聞稿,由相關部門制作推文,負責人同時在第二課堂報送素質分。校團委還積極搭建志愿者、服務對象和服務項目對接平臺,現有晉江消防、閩臺緣博物館、晉江科技館、晉江高速樸里服務區、向陽社工、致和社工、張坑敬老院等15余個志愿服務基地。
示范強·積極響應號召發揮青年作用。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校團委立即行動,鼓勵我校青年在疫情防控小組的指揮下,不畏艱險、勇于承擔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工作。學校累計1000余名青年志愿者沖在前線;2021年在由一善書院學生與老師共同組成的“小黃人”志愿者服務隊中組建核酸檢測突擊隊1800余人,負責學校各類核酸檢測志愿服務,始終堅守在“抗疫”第一線上,做好大小150余場核酸檢測志愿服務,協助核酸檢測人數15萬余人次,主要負責場地布置、信息核對、秩序維護、收場等工作,指引現場同學有序排隊,督促應檢師生全程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志愿者隊伍服務的規范化、流程化、標準化保障了核酸檢測的規范安全和有序進行,雖然高溫悶熱、汗流浹背,但沖不掉他們服務的熱情。在新冠疫苗接種工作中,我們積極響應學校安排,共招募400余名志愿者,累計服務10天,協助8000余名師生完成了第一針接種,在校內營造了濃厚的志愿服務氛圍。每年6月校團委舉行“青春 榜樣”頒獎晚會,對于被認定為“星級志愿者”的同學給予表彰,起到榜樣引領的示范作用。
社會實踐工作:五大特色
立品牌。校團委與政府和企業開展校地共建合作,在每年寒暑假社會實踐及常規志愿服務中為政企提供志愿服務,并堅持“一政、一企、一品牌”的原則組織開展項目,如校團委品牌項目“青言青語,預防校園欺凌宣講團”,該項目是與晉江團市委/晉江公安局/向陽社工事務所和我校團委聯合開展,項目前期工作經過嚴格且精細的組織,宣講員選拔/培訓/試講等相關籌備歷時兩個月,該項目配備專門且專業的指導老師進行指導,開展過程中收獲省市級媒體爭相報道和晉江各中小學師生的一致認可及好評。除常規品牌項目外,校團委引領青年為家鄉辦實事,辦好事,充分感受家鄉和祖國變化,銘記黨的奮斗歷程,增強服務人民、回報家鄉的責任感使命感,將學生實習實踐納入第二課堂必修分。
辦實事。校團委依托“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堅持從思想政治引領出發,加強我校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充分發揮育人功能。三年來共組織120余個團隊(不包含個人實踐項目),近5000人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圍繞黨史學習、理論宣講、國情觀察、鄉村振興、民族團結、禁毒防艾、百校進百村等重點建設工作,深入基層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貢獻泉大青年力量。
強合作。校團委連續幾年與晉江團市委/晉江法院/晉江市公安局/致和社工/廈門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等和相關兄弟院校開展社會實踐,延伸開展“校政企”合作項目。校團委積極聯合地方政府組建團隊赴永泰、泰寧、南平等地開展“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建設”等社會實踐活動,把泉大學子所學專業和寶貴經驗引入到偏遠山村,把偏遠山村的發展現狀和困境反饋給沿海地區高校的學子,引領他們將所學知識用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全面深化暑期社會實踐“校政企”合作模式,延伸開展校地共建項目,效果顯著。廣宣傳。校團委充分利用“學習強國”“中青校園”等平臺,廣泛宣傳我校“三下鄉”社會實踐成果。校團委廣成果以匯報會、宣傳展板、畫冊等形式呈現,豐富社會實踐載體和內容,收集整理各優秀重點團隊的優秀社會實踐總結報告、優秀調研報告,涵蓋實踐概述、實踐目標方法、現狀問題、實踐結果、政策建議、實踐感悟等方面,內容詳實全面,具備較大參考價值。




樹典型。校團委充分挖掘素材,廣泛評選社會實踐優秀團隊、優秀個人、先進工作者,組織開展“青春榜樣頒獎典禮”、社會實踐總結表彰活動,邀請獲表彰的團隊和個人進行分享交流,總結好的經驗做法,對實踐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及碰到的難題進行及時的反饋,提出最優解決方案,校院兩級聯動,進一步構建實踐育人協同體系,充分發揮實踐育人價值和成效。
“踔厲奮發新時代,勇毅前行向未來。”泉州職業技術大學團委將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深化“1245”實踐育人體系,強化實踐育人功效,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泉大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