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指導中心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學校“創業者的搖籃”育人定位和“產業伙伴型大學”的辦學目標,以高質量就業為目標導向,將生涯教育與就業指導貫穿學生整個大學生涯,面向全校不同年級不同階段的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職業生涯規劃、學涯規劃、就業指導與服務活動,持續做好畢業跟蹤,以此提升就業育人的實效。
激發生涯意識,明確職業理想
面對剛踏入大學校園的大一新生,除了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專業老師講專業以外,就業指導中心通過開展生涯嘉年華、職業規劃大賽等活動激發學生生涯規劃意識,使廣大學生更加充分地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引導學生早立志、立好志,啟發學生為將來順利就業、實現人生夢想和人生價值做好充分準備。在近期開展的“青春無畏 職闖天涯”生涯嘉年華活動中,3800余名大一新生參與其中,實現生涯規劃第二課堂活動新生全覆蓋,通過自我探索、職業探索、向夢想前行、能力充電四個模塊十三個寓教于樂的游戲闖關活動引導學生探知本性、探索職業世界、發揮潛能并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在“我的理想-規劃成就夢想 職業成就人生”第四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中,共有115名學生參賽,同時活動還邀請全球職業規劃師、企業資深人力資源負責人和生涯教育金牌講師共同擔任評委,多維度地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賦能,幫助學生增強職業發展規劃的目的性和計劃性,發掘潛能,擴大個人成長空間,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就業觀。



實施學涯計劃,提升職業素養
除了面向大一新生開展生涯規劃活動外,就業指導中心充分利用生涯一體化平臺,特色開發學涯計劃模塊,學涯計劃以學生的職業測評、職業規劃和職業目標為基礎,依托大量的生涯數據和企業人力資源數據,建立相應職業背后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模型,由學生的職業目標引出學生在校所需要達成的學習目標和綜合素質目標,要求全校學生根據目標在每個學期期初做好學涯計劃,在期末進行總結回顧,再重新制定新一學期的計劃,在新學期的期末進行復盤總結,計劃-總結-重新計劃-重新總結貫穿學生整個大學生涯。利用學涯計劃這一工具引導學生珍惜在校時光,努力學習增長才干,為將來的擇業就業和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老師可以登錄生涯一體化后臺,適時查閱學涯計劃制定和完成情況,引導督促學生成長成才。
再次,推行在校生職業素養培養計劃。開展就業創業主題辯論賽和就業創業演講比賽,通過辯題設計和演講主題設計,引發學生之間展開廣泛討論,以此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就業觀,增強就業創業意識和緊迫感,同時鍛煉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等可遷移技能,提升職業素養。同時聯合書院開展“溝通從心開始”“刻意練習”讀書打卡活動、分享沙龍、情景劇表演等活動,以此助力學生有意識地構建、鍛煉可遷移能力,為學習、生活和將來工作儲備硬本領。



精準就業指導,提高求職技能
面向高年級的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廣泛開展就業指導活動,做好分類精準指導。2022年開展“二十不惑 為迷茫照一束光”職業定位、校園到職場角色轉變與適應、智能時代的職業素養、研究生考試輔導、專升本考試指導、公職類備考指導、征兵政策、三支一扶等政策性崗位政策解讀等12場就業指導專題講座,同時聯合晉江人社局、泉州市高教發展中心和中國海峽(晉江)人才市場等相關單位開展就業指導、送崗留才進校園活動,邀請專家講授《大學生面試和職場禮儀》,宣講晉江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全方位引導學生了解政策,明晰就業選擇,提高求職技能。




完善就業服務,實現就業目標
學校嚴格落實“一把手”工程,建立校領導聯系學院、對接企業機制,主動開拓就業市場,確保畢業生就業形勢穩定。就業指導中心制定下發《“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由校黨委書記、校長以及校領導班子其他成員帶頭,扎實推進“用人單位大走訪,全員聯動促就業”主題行動,調研走訪企業200余家,挖掘就業新渠道,緊密對接行業需求,主動服務企業轉型升級,創造就業新機會。同時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會和企業宣講會60余場,為2022屆未就業畢業生和2023屆畢業生提供7670個真實有效的工作崗位,向特殊群體發放就業補助金、求職創業補貼和疫情防控期間專項臨時補助318人次,補助金額達634820元,多措并舉,暖心服務,助力學生實現就業目標。




持續畢業跟蹤,提升培養質量
學校連續11年委托第三方評估機構麥可思實施應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跟蹤評價項目,發揮就業創業狀況的反饋作用,促進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對接,為學校進一步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就業創業教育實踐提供有力的支撐依據。開展用人單位滿意度調查和畢業5年后工作狀態的跟蹤調研,加強對市場人才需求和崗位要求的研究,形成了就業與招生、人才培養的互動機制,實時反饋市場動向和社會需求,提升就業工作科學性和前瞻性,為專業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提供市場反饋和實踐支撐。以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和用人單位滿意度評價作為就業育人成效的評斷方式之一,就業育人成效評價促進新一輪的全鏈條生涯教育、人才培養、就業育人達到更高水平,以此形成良性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