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初秋,泉大迎來一批批新同學,也迎來一位從萬里之遙趕來的老朋友。
開學初,何塞·阿比奧爾教授歷經20多個小時,跨越1萬多公里,從遙遠的西班牙趕到泉州職業技術大學。他是西班牙瓦倫西亞理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副院長,在泉大進行為期6天的學術交流的同時,積極與泉大共同推進兩校在“3+1”學士計劃、“3+1+1”碩士計劃等合作項目的進展。

9月1日至6日期間,何塞教授為師生們帶來建筑工程方面的專業講座,并與我校教授共同備課、開展課題研討等。其中,最可圈可點的活動,當屬他與人居環境學院老師一起為學生上的一堂課。課堂上,兩位教授圍繞解決區域經濟社會與文化發展問題,紛紛亮出“絕招”。這是一場學術交鋒,更是知識的學習與融合,會擦出怎樣的智慧火花呢?
如何運用BIM技術
表達閩南古厝樣式與布局?
9月3日下午,在301國際會議廳,何塞教授攜手人居環境學院陳培源副教授,開啟一堂兩位教授共同講授的建筑工程相關課程。40多位同學早早趕到課堂上,面對這堂形式新穎的課堂,大家都拭目以待。
剛步入不惑之年的陳培源,是我校建筑工程專業主任、BIM工程應用中心負責人,在專業上深耕多年,取得豐碩成果。此次,他帶來“閩南古厝BIM建模”的課程。

? 陳培源副教授講授《閩南古厝BIM建模》
“閩南紅磚厝在布局上,巧妙地結合家居、教育與祭祀三要素,承載著家族繁衍與榮耀!”
陳老師介紹,學習“閩南古厝BIM建模”這堂課,能熟悉古厝的樣式、布局,懂得運用BIM技術表達古厝的樣式與布局,從而具備BIM模型輪廓思維。現場,他展示古厝BIM建模案例,詳細分析“如何運用BIM技術表達閩南古厝的樣式與布局?”


? 陳培源副教授《閩南古厝BIM建模》課件
兒時,他生活在閩南古厝中,那些紅磚、黛瓦、燕尾脊等細節,深深烙印在心底。工作后,他發現閩南古厝是建筑工程專業學生很好的觀察、學習對象。于是,他常帶學生到泉州開元寺、承天寺、府文廟、梧林古村落等名勝古跡,觀察古厝的構造、材料和細節,增進他們對建筑構造的了解。“活動中,同學們將感受到古厝蘊含的工匠精神,培養賡續歷史文脈和創新發展的精神。”
城市河流泛濫
什么解決方案最理想?
兩位教授都同樣圍繞服務區域發展開講,陳培源的焦點集中在BIM技術對閩南古厝的保護與傳承,而何塞教授的視野不同,他的課程“瓦倫西亞河:城市解決方案”,關注點落在一條穿越城市的河流上。


? 何塞教授生活的城市瓦倫西亞
他生活的城市瓦倫西亞,是西班牙第三大城市,擁有歐洲最具代表性的中世紀老城,被譽為“地中海西岸的一顆明珠”。曾經,在城市西北部,流淌著一條圖里亞河,在助力城市發展過程中,圖里亞河也頻頻給城市帶來洪災。

何塞教授向同學們提問,引導大家積極進行思考,“如果你們遇到這種河水泛濫的情況,會有什么解決方案呢?”同學們紛紛提出:“可以給河流修建堤壩”“可以在河流上方建造水庫儲水、蓄水”“還可以對河流進行疏導、引流”……這些想法別出心裁,何塞教授聽了感覺都不錯。
“瓦倫西亞市政府采取河流改道的方式,在城市西側開鑿一條新河道,將河流引到城外,防止市中心再次發生洪災。”何塞教授介紹,河流改道后,政府在廢棄的河床上,建起一座延綿9公里的城市公園,提升了城市的獨特魅力。
教授交流
兩種不同上課方式
兩位教授相互欣賞
課后,兩位教授相互交流,探討上課內容、方式與效果,希望能取長補短,提升教學效果,給學生呈現更好的課堂:
何塞教授

很高興能和陳培源教授一起上課,我很喜歡這種方式。這堂課很好,同學們都很聰明、好學,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問了我很多有趣的問題。還有,他們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我的問題給出許多解決的方案,他們都特別棒!
陳培源副教授

何塞教授的課堂,通過豐富的案例圖片來推進課堂開展,授課過程輕松、愉悅,令人印象深刻。同時,可以明顯看出中國與西班牙在課堂教學的差異。中國職業教育注重在技能訓練的基礎上,去提升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西班牙職業教育傾向于鼓勵學生自由探索和思維批判,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

通過此次授課交流,可以相互借鑒,不斷地去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為兩所學校今后的合作打下更加扎實的基礎。


? 何塞教授與人居環境學院教師進行授課交流
學生評價
多元視角看專業
豐富學生思維方式


聽完兩位教授共同上的這堂課,同學們都很喜歡,兩位教授上課的內容、方式和風格各不相同,讓同學們看到專業學習的多樣性,他們寫下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 2022級建筑工程3班 黃王富:
何塞教授巧妙地運用教學資源,讓同學發表對西班牙河流改建的看法,再自己進行評價和總結,這樣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感,還使課堂更多元化和生動。這種方法鼓勵學生間的交流和學習。
陳老師講解BIM技術在閩南古厝的應用,探討閩南古厝背后的文化內涵,并且對古建筑未來提出展望,這是他對保護與傳承古建筑的深刻思考和積極態度。
兩位教授的教學方法具有很高的互動性和創新性,他成功地將理論知識與實際體驗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和成長。他的課程不僅傳授了知識,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 2021級建筑工程3班 蔡天宇:
聽完兩位教授的課程,我內心深受觸動。陳老師的側重點主要注重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學科脈絡,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
何塞教授的講課,傾向于探尋其背后錯綜復雜的聯系,通過系列的案例圖片展示,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觀察能力。
兩位教授的講座不僅讓我對知識的探索有全新認識,更重要的是,教會我一種更加開放、包容和深入的思維方式。
? 2022級建筑工程2班 蔡承澤:
兩位教授各自以獨特風格留下深刻印象。陳老師課堂輕松愉快,幽默感使知識點生動有趣,語言風趣但學科內容講解深入淺出。
何塞教授則熱情洋溢,戲劇化手勢和激情語調吸引學生。而且,他鼓勵提問和討論,保持課堂動態。
兩位教授都提升了學習熱情和參與度,盡管風格不同,都在激發興趣、促進理解記憶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展現了獨到的教學哲學和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