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片革命熱土,一群大學師生,打造“小微景觀”,助推鄉村振興。
太陽火辣辣的,像似把天空點燃了一般。這是7月21日,大暑節氣的前一天,路上行人的衣裳早已被汗水濕透。我校人居環境學院專業教師張藝能和陳淼淼,帶著20多名學生趕赴晉江安海新店社區,開展《景墻實測驗收》的實踐課程。

師生們將對社區鄉村振興項目“禾合和”微景觀進行驗收課實訓,這樣的“驗收”工作,好比是給微景觀做一次全身體檢。學生們將根據工程規范標準和設計圖紙,嚴格檢查景觀的施工材料、工藝細節等,這次實踐將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
師生創新改造
微景觀變網紅景點
清晨7時許,車子來到新店社區居委會路口,一路上,社區文化墻展示了許集美等20多位革命先輩的事跡,令師生們感覺到濃厚的紅色革命氛圍。不一會,他們來到“禾合和”微景觀,這是紅磚鋪砌的閩南風格小庭院,有家訓墻、林蔭路、小舞臺、石桌石凳等,是居民晚間散步、休閑的好去處。


學生們戴上安全帽、穿上藍色制服,與專業人員一般。只見,張藝能站在景墻跟前,學生們圍在他面前半圈,他右手拿著文件夾,在景觀墻旁比劃著,跟學生們分解項目驗收要點。“驗收時,我們要從景墻的使用材料、施工工藝、電路設施等,一項項嚴格檢查,看看是否符合工程規范標準,是否按照施工設計圖紙建設。”
烈日下,老師剛布置完,同學們分成了4小組在微景觀中行動起來。他們拿著皮尺、水平尺和直角尺,測量地面、墻體和花圃……像醫生開展體檢一樣,不放過景觀的每一個細節,“墻的厚度,地板的工藝,還有陰陽角的測量,每個步驟都在考驗我們對專業知識的掌握。”
“以前,這里是臟亂差的荒地,有豬圈、有公廁、還有垃圾堆,居民出門都要繞路走。”許自扁是新店社區宣委,從小生活在新店,對這個“禾合和”微景觀改造,他印象深刻,“這里,真是荒地變花園。”原來,這片荒地經泉大師生設計改造,利用社區里的舊磚石頭、木頭,變成古樸美麗的微景觀。平日里,常有些來自石獅、東石等地的年輕人趕來這里拍照、攝像,他們的相片、視頻在抖音、微博、小紅書火了,使“禾合和”微景觀成了網紅打卡點。
發揮專業優勢
不斷助力鄉村振興
“禾合和”微景觀,是泉大人居環境學院53個鄉村振興項目中的一個。這幾年,張藝能、陳淼淼等老師帶著學生們,精心地“建設”美麗鄉村。他們別出心裁地把鄉村荒地改造成微景觀,將景觀作為弘揚文明的文化載體,以文字、圖畫、詩歌、諺語等形式,傳播社會新風、家訓家風和鄉土文化等內容,精心打造圖文并茂、群眾喜聞樂見的微景觀。


至今,張藝能與同事們帶著學生們已深入到晉江市內坑鎮、英林鎮、磁灶鎮等的53個鄉村,還輻射到泉州市、福州市等地方,完成項目達70項,項目建設資金達2500萬元。
師生們依托綠色建設專業群學科特點和人才資源優勢,認真貫徹實施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生態文明建設部署,深入到鄉村,融合中華傳統文化、鄉鎮地域文化、黨建文化、紅色革命基地文化等元素,創建富有內涵和特色的鄉村微景觀,服務地方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助力鄉村振興,同時,提升了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奉獻精神和社會服務意識。
師說

張藝能
人居環境學院副院長
工程項目竣工驗收是施工全過程的最后一道程序,也是全面考核設計和施工質量的重要環節。這堂課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進入鄉村建設工程現場,以工程驗收規范和設計圖紙為標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檢查景墻實體質量,在驗收過程中發現需要整改質量問題,驗收小組形成初步驗收意見和人員分別簽字,最后各組提交驗收單。這種“學以致用 工學結合”的課程實踐只是專業教學改革的一個縮影,近幾年來,環藝專業實踐育人基于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堅持以實際鄉村建設項目為實踐載體,采取“校外實訓、鄉村設計與施工、現場教學”相結合方式,教師團隊帶領學生深入鄉村一線,做到“身體力行、敢于擔當”表率,在整體教學和實踐環節提煉和融入思政內容及元素,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與施工工人同吃同行,一同拆棄多余建筑,修剪大樹、開挖土方、砌筑施工、種植苗木、清理現場,帶領群眾共建和保衛美麗家園,極大提升地方人民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和幸福感,受到建設方和當地民眾的肯定和贊美。在整個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極高,專業實踐目標明確,互幫互助,極大提高了新時期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奉獻精神和社會服務意識,培養專業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同時展現專業育人特色積極融入區域發展,助力地方美麗生態鄉村建設。
感 悟
莊麗錦
2019級環境藝術設計專業
這次實踐課程讓我感受頗深,從課堂理論知識到實踐,深化了我們的專業學習。同時,也讓我明白,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景觀設計師,不僅需要掌握專業的設計技能,還需要了解施工,才能使項目得到更好的落實。
看似簡單的一面景墻,其中卻有深深的文化寓意,從設計到施工完成,一步步都謹慎穩妥。不管是砂漿配合比,還是砌筑方式,每一步都離不開標準。在烈日下,我也體會到工人們身處其中的艱辛不易;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也是我們所應必備的。
陳昕
2019級環境藝術設計專業
老師授課的方式非常適合我們,他根據本課程知識結構的特點,把理論和實際相結合,通過例題視頻等方式使知識更有條理化。
同時,上課時,老師能夠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之余,能在調節氣氛的過程中學習做人的道理,幫助我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林瑋
2019級環境藝術設計專業
課外實踐活動雖然短暫,但它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卻遠沒有結束。通過這次課外實踐,我真正明白書本與現實的差距。我們必須要將所學的東西應用到實際中才會發現它的價值。
作為21世紀的一名大學生,必須跨出校門,走向社會,把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從實踐中不斷分析、總結,從而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
徐淋
2019級環境藝術設計專業
通過這兩天的學習,時間雖短,但用“緊張、忙碌、充實、收獲”來形容本次學習過程是在恰當不過。這次學習質量高、內容豐富。老師們博文廣識生動講解精彩案例,無不在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深受教育,獲益匪淺。
這次實踐課程,是真正讓我學到不少知識和技能,同時也讓我明白一個道理,作為一個設計師,任何一項工作都是相當重要的,不得有一點馬虎,始終牢記做任何工作質量都是最重要的,嚴把質量關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