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人妻中文字幕视频|被男友调教|香港三级日本三级|婷婷午夜激情|麻豆明星ai换脸视频|a影片|传媒麻豆|日本香港三级电影|99国产精品久久久|tk火影忍者,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1蜜桃,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男女视频黄,小雪公交车灌满好爽h小说,99re在线只有精品,校花梦工厂

 

泉州理工學院即將申辦本科,本報記者專訪該校掌舵人——
“少帥”吳濱如: 圍城里的教育人生

【校長名片】

吳濱如,泉州理工職業學院副董事長、黨委副書記,省級大學生創業培訓基地執行長。南京理工大學會計學碩士,廈門大學高等教育博士生,研究方向為民辦教育、高等職業教育。
 
N本報記者 莊奕燁 呂波 文/圖
 
本報訊 2012年第一場秋風起時,正好趕上泉州理工學院的新生軍訓。在高處俯瞰,吳濱如眼前是一片生機勃發的軍裝和夢想。早在1986年,吳濱如5歲時,父親吳金營就下海創辦了福建省摩托汽車培訓學校,兩個月辦一次班,每班生數才40多人;如今,這所“化繭成蝶”的學校,不僅成長為擁有5400多名在校生、擁有汽車運用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等省精品專業、就業率近百分百的省內知名高職院校,還即將申請本科,引領泉州高職教育風向標。
“民辦學校,要先求生存,再謀發展。”作為泉州理工學院實際的掌舵手,該校副董、80后的女“少帥”吳濱如正逐步構建自己的象牙塔藍圖。
 
早慧“神童” 學校里的每一點變化,我都親眼見證
 
在吳濱如記憶里,父親是一個“愛拼敢贏”的泉州人。
吳金營出身農家,家境貧寒,于1969年11月入伍空軍高炮15師44團,之后隨軍出國參加抗美援越戰爭,曾榮立4次戰功。退伍后,吳金營刻苦鉆研,在動力機械、無線電技術等方面自學成才,創新發明項目漸多,時任晉江汽車配件廠車間主任。1986年,吳金營首創“以企養校”的模式創辦福建省摩托汽車培訓學校。
創業之初,舉步維艱,父母親都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孩子,于是,年僅五歲的吳濱如就被提前送去上學了。“可能從小比較聰明,就連姐姐的一年級作業我也能做。”早慧、聰穎,讓吳濱如在學業上輕松上手。
之后,這個早慧的孩子就進入了自己的“火箭模式”:小學二年級時,跳級讀四年級;9歲考入初中,就讀于晉江市毓英中學;12歲考入泉州五中;15歲考上南京理工大學。當鄉人相顧驚詫,高呼“神童”時,吳濱如已經保送研究生了。
與她的成長相隨,父親開辦的培訓學校先轉為中職校,2002年,再申報設立了泉州中營職業學院,并開始招收高職生。
“可以說,我是和父親的學校一起成長的,學校里的每一點變化,我都親眼見證。”吳濱如說,從創業辦學開始,父親就習慣把她當成一個大人,辦學遇到什么困難、學校有什么難關,父親都會和她坦誠相告。一開始年紀尚小,吳濱如只能作為一個聆聽者,但隨著年紀漸長,她也逐漸幫父親出謀劃策——成長在創業者的家庭,吳濱如少了童真和玩耍,卻多了責任和擔當。
也因此,對吳濱如來說,這所學校,就像她的好伙伴,一起成長、成熟。
 
入職名企 高管的經歷,給我很大的啟發
 
也許是與成長經歷相關,吳濱如比班上同學小了四五歲,卻自有一副“大姐”的風范。從小幫父親分擔的她,照顧起同學來,頗有“知心姐姐”范兒,還曾半夜送生病同學上醫院。
沉穩、處事井井有條,這是吳濱如給同學、朋友的印象。但除此之外,獨立、自主是她的另一面。高考后,父親執意要讓她選機械與拖拉機專業,以子承父業。而吳濱如卻有自己的想法,身為企業家的子女,不一定要懂技術,但一定要懂得管理。她與父親協商,最終選了管理工程專業。讀了兩年管理后,她覺得,“作為家族企業未來的繼承人還要懂得財務管理的知識。”所以,吳濱如轉系讀會計專業,直至保研。
在別人眼里,吳濱如是個學業有成的“富二代”,將會執掌家族企業,做大做強學校。而吳濱如卻覺得,從小到大,自己都是在父親的大樹底下乘涼,缺乏完全遵從自己內心的獨立思考和選擇。“這一次,我想自己選擇人生道路,證明自己的價值。”她不顧家人的反對,入職蘇寧公司,成為公司的財務總監助理。
“就抱著一種學習的心態去蘇寧公司。”吳濱如就像一個海綿,用力地吸收著一切知識和經驗。
由于財務工作的關系,吳濱如與公司各部門都有接觸,也熟悉了公司的管理流程,獲得上下一致認可的她正向成為一名出色的職業經理人而努力。
入職八個月后,吳濱如終于被父親說動,回家繼承父業。“離開父親,你已經證明了自己能行;現在,家里需要你,學校也需要你。”吳濱如受命回家,在2003年11月25日擔任學校副董,分管財務和人事工作。
說到蘇寧的經歷,吳濱如心懷感恩,“公司的規范化管理流程,制度設計,都給我很大的啟發”。
 
回鄉掌舵 民辦學校,先求生存再謀發展
 
作為一名學業有成的女“少帥”,吳濱如給這所“摸著石頭過河”的民辦校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理念和超前辦學思路。
財務管理、人事制度,再到招生工作,就業輔導,吳濱如逐漸熟悉辦學流程,也步步規劃著發展藍圖。
“民辦學校,要先求生存,再謀發展。”根據吳濱如的預算,在校生數要到4500人以上,才能達到收支平衡。招生,無疑是重中之重;就業,則是招生的方向標。吳濱如從專業結構、資源管理、校企合作、雙證教育、職業素養方面,都做了完善的規劃,她希望,“畢業生都能得到社會的認可”。
為了加強教育素養,吳濱如還考入廈大教育研究院。“給教育的藍圖,多一個理論指導”。
“做學校就和蓋房子一樣,能夠看到每天都有一點一點的進步,都會感到很欣慰,所以辛苦一點都沒關系。”學院地處鬧市,地少人多,成為繼續發展的桎梏,為了尋找一片辦學熱土,吳濱如輾轉南安、惠安、晉江、石獅等地,最終,選定晉江內坑。吳濱如說,選定內坑,是因為該地土地資源充足,接壤沈海高速公路,毗鄰高鐵站、海峽西岸國際采購與區域物流中心、晉江市品牌工業園區。
2009年,內坑校區開工建設;2011年,就有1100多名新生入駐。到今年,晉江內坑校區已有2000多名在校生。在吳濱如的規劃里,學校以后將逐漸轉移到晉江校區;泉州校區則作為繼續教育、校企合作、教學試驗基地。
在學生面前,吳濱如是個良師。由于年齡都屬“80后”,吳濱如很容易走到學生中去,和他們打成一片。在她的管理下,泉州理工學院的學生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就在不久前,學院還開展了微電影節并舉行公映儀式,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對于吳濱如來說,學校就像一個圍城,從小就在城里生活,長大后卻想飛出城外;游歷后再回城工作,卻發現再也離不開了。
 
高職生中的創業者會更多
 
記者:相對于公辦高職,民辦高職辦學有何優劣勢?相對于本科生,高職學生的競爭優勢在哪里?
吳濱如:進入高等教育領域11年,民辦高校的整體辦學環境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與公辦高校相比,在政策扶持上還是有很明顯的不足,甚至有很多人會認為民辦學校是企業,忽視了它辦學的公益性質,這也就是我們一直在說的“歧視”。但同時,民辦高校也有辦學體制機制靈活、市場反應靈敏、內部創新不斷的優勢,因此,民辦高校是推動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相對于本科生,高職學生更注重實踐,注重掌握專業的一技之長,同時不忽視職業素養,他們的心態更平和,也相對更能吃苦一些。同時,高職學生沒有思想包袱,在他們中涌現出來的創業者會更多。
 
記者:校區從泉州中心城區遷移到相對偏僻的晉江內坑,是否會影響學校招生?
 
吳濱如:短期來說,可能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是晉江新校區占地500畝,投建近3年來,學校的整體辦學條件有了非常明顯的改觀,而且就在晉江高鐵出口、地處交通要道,周邊優質企業聚集,是辦學的一個理想場所。學院現在抓緊各項軟硬件建設,晉江市委、市政府也給予十分有力的支持,我們力爭把對招生的影響降到最低。
 
記者:對于目前高職院校生源銳減的現狀,招生工作成為重中之重,如何看待這種現狀?
 
吳濱如:當務之急還是加強學院內涵建設、提高辦學質量。讓每個專業都辦出自己的特色,有亮點,畢業生受企業歡迎,是我們現在最緊迫的任務。同時,也會注意多拓寬一些招生渠道,比如中職,就是我們未來招生工作的一個重要陣地。
 
記者:聽說學校正在申辦本科教育,是泉州地面上繼信息學院、華光攝影學院之后的第三所申辦本科的民辦高職院校——民辦高職升級本科,是否成為當前的一大趨勢?
 
吳濱如:學院自2006年在全省民辦高職中第一家通過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之后,一直在積攢各方面實力,沖刺本科,現在只是時機成熟了。從現實情況看,民辦高職升格本科,確實是未來民辦高職生存發展的不二路徑;而即使是升格之后,我們仍然會堅定地走職業教育的發展道路,這才是市場最需要的。
 
記者:作為一名年輕的“女帥”,在您的藍圖里,學校的未來將會怎樣?
 
吳濱如:我一直堅信,有付出一定會有回報。泉州理工學院是福建省“非營利性民辦高校辦學體制改革”的第一批試點院校。本著公益的辦學心,有政府的支持,有卓越的管理和教學團隊輔佐,我期待學院未來可以發展成為一所規模適中(8000~10000人)、專業特色鮮明、畢業生深受社會歡迎、自身有良好的造血功能的非營利性民辦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