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友們為學校捐贈紀念樹

青春不散場,校友們在教學樓前合影

校友們擺出POSE,合影留戀

在燦爛的陽光下,我們給學校點贊

大家一起留個影

校友們遇到董事長,大家聊起了“家常”笑得合不攏嘴
“你總說畢業遙遙無期,轉眼就各奔東西。”10年彈指間,一晃而過,上學時,我們羨慕象牙塔外的世界,迫切想快點畢業,去闖蕩社會。
而當我們各奔東西,忙碌于俗務時,心底卻無限懷念著那段學生時代,這恰是學子們對《同桌的你》念念不忘的校園情結。
同窗3載,一別10年,再聚太難。無論路途多遙遠,不論手中多少事,同學都義無反顧,飛奔千里,只為見上同桌的你。6月10日,泉州理工學院07屆電子商務專業1、2班的同學們,為了紀念畢業10周年,相約趕回母校,重溫校園情。
10年前
友情是一句短短的告別
我在樓下
同學在樓上
說起組織這次返校活動,發起人之一林定輝覺得是“困難重重”。但一想到曾經的同學情誼,林定輝還是決定努力下。在林定輝最深刻的記憶中,同學告別的場景最讓他刻苦銘心。林定輝回憶說,離校的那一刻,在宿舍收拾行李的舍友們,話突然少了很多,只是各自默默地收拾著行李,平時幾件衣服,卻收拾了許久。離別時,一句“我走了”。
待到人影模糊,樓上的人
才
與樓下的人
揮手告別。“說那句話的時候,大家都不敢對視,生怕眼淚掉下來,
分別時
,
大家
分開走,
不敢
同行
,生怕不舍
。”林定輝有些傷感。
“10年了,要再把大家聚在一起,那真的太難了
,
但我還是想見見他們。”林定輝有些激動。為了組織這次活動,他與李俊、曹林燕到處搜集同學的聯系方式,通過QQ群、微信號發信息,聯系不上的,就一一打電話過去。“有的同學聯系上,
但卻因
路途遙遠,工作繁忙,在家帶孩子,甚至家人不同意,各種因素都有。要想真正整個班都到齊,難度太大了。”曹林燕說。
好在,在大家的努力下,最終湊齊28人。
10年后
友情是一張窄窄的機票
我在地上
同學在空中
為了聚會,許多同學
也
很給力。在濟南的陳信轉、昆明的李俊甚至特地打“飛的”趕過來相聚。陳信轉是南安人,但是一直在濟南工作,每年也就回來一兩次,這次為了與同學們相聚,他毅然放下手頭的工作,坐飛機趕了回來。“10年才一次啊,怎么樣我都得回來看看學校,見見老同學啊
,
這是個好機會,我哪有不來的道理。”陳信轉說。李俊也覺得
,雖然
累了點,但是呢,能夠再次相聚,值得了。
校友陳曦也煞費苦心,他特地從三明坐了近3個小時的動車,再轉車
,
才趕上這次聚會。吳師輝為了這次聚會,他當天中午1點才到,聚會餐沒吃多少,當天晚上8點就又趕回福州開會。
看到大家那么珍惜之間的情誼,
林定輝
很感動。他希望,
希望這次能夠開個好頭,以后大家都有時間了,可以再聚。
而現在
友情是一首長長的班歌
我在歌唱
同學在傾聽
回到闊別10年的母校,同學們見面的那一刻,激動萬分,握手、擁抱,互相調侃,訴說當年的校園生活點滴,同學們聊起了宿舍生活,聊起了早鍛煉,聊起了曾經班里的八卦事……那一刻仿佛回到了10年前。
“黃炎南、吳炎琛、王周盛、周浩苑、林偉……一個個名字我都記得,好久沒見到他們了,真的很期待。”一聽說自己的學生要返校,作為曾經的輔導員楊津平,前一天就興奮得睡不著。第二天中午,楊老師精心準備了下,早早的就在學校等候著。
當兵出身的黃炎南,是楊津平的得意學生,黃炎南退伍后,來到了楊津平的班上,楊老師對他印象深刻,在他的推薦下,黃炎南當上了班長。有過部隊經歷的他,在楊老師的建議下,采用軍事化管理班級,并且取得了很好效果。“早鍛煉第一名,歌詠比賽第一名,學生干部比例全校第一,學生入黨率也第一”。
許多的榮譽,見證了班級的團結與友愛。
現如今,黃炎南已經是某公司國內銷售總監。
“
想著以前青蔥的你們,在看看現在你
們
都
混得不錯,
我真的很高興
。”回憶歷歷在目,楊津平感慨時光飛逝。
在班長的建議下,大家一同唱班歌。“狼煙起,江山北忘,龍起卷,馬長嘶,劍氣如霜……”慷慨激昂的歌聲,在校園里回蕩。在班長的建議下,大家相約,5年后,要再一起回母校再敘同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