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1日,《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開始施行。規定指出: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
這是黨和國家對新時期高校輔導員隊伍的新定位,同時也是對輔導員工
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務。如何建設一支優秀的輔導員隊伍,建立健全一套高效順暢的輔導員工作機制,出色地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擺在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特別是高校輔導員面前的一項嶄新的戰略性課題。
一、尊重客觀規律,轉變工作導向,擔當稱職的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務者
在這個世紀轉接、社會轉型、體制轉軌、觀念轉變的時代,“變革”是永恒不變的主題,在此背景下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不可多得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出現了很多不適應時代發展的因素,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陷入了一種窘困的被動局面。
為解決這一“瓶頸”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十六號文件,要求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領域、新途徑、新舉措。輔導員隊伍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發揮好其作用,有利于整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的強化和手臂的延伸,也有利于各方面經驗的總結和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探索。
尊重規律是輔導員工作的立足點。輔導員工作具有長期性、系統性、艱巨性的特點。這要求我們必須注意和學會尊重社會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尊重青年成長規律,尊重教育規律。輔導員活躍在校園工作第一線,同時也探索在理論工作第一線。用規律指導工作,再將實踐升華為理論,我們的輔導員管理、教育和服務工作才可能一步步邁向新高度。
教育、管理、服務三結合是輔導員組織開展工作的基本原則。忽略管理,服務易衍生放任自流的無序空間;忽略教育,大學育人的功能無從體現。服務則是教育和管理的優化酶,教育和管理應歸結為服務,沒有服務的教育和管理是干巴巴的,是枯燥的。針對新形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觀念必須由“生產者導向”向“消費者導向”轉變,這要求我們樹立并鞏固服務意識——服務于青年成長成才,服務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務于高校改革、發展和穩定全局,服務于黨的事業和民族振興偉業。把服務作為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實質,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觀要求,是培養具有前瞻意識的青年戰略人才的必然選擇,是高校學生工作“以人為本”理念的生動體現,展示出新的社會關系下高校育人工作的時代特色。
二、強化戰略意識,提升自我素能,爭做學生信服的人生導師
不同年齡、不同專業背景、不同知識結構、不同工作環境、不同人生閱歷的輔導員懷著同樣的目標和信念聚集在同一旗幟下,這對輔導員工作本身是激勵,是鼓舞;而對于個體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挑戰。這種挑戰不僅來自工作本身,還來自輔導員自我。
首先,輔導員如同其他人一樣自身充滿了矛盾和疑慮。其次,輔導員自身存在著閱歷、知識等方面的很多缺陷。第三,輔導員隊伍還與社會和國家的期盼有一定距離。最后,社會轉型時期誘惑頻出,急功近利看似得便宜,長遠謀劃得來費功夫,輔導員隊伍也面臨著這種考驗。在這種情況下,對輔導員業務和政治上的高標準、嚴要求成為輔導員工作的重要支撐和保障。
做好人生導師是對輔導員業務要求的新境界。樹立高起點意識。我們從一開始就不能把自己的工作看輕,看虛;而一定要看重,看實。要能夠開闊自身視野,克服短期行為,實現戰略發展。樹立責任意識。我們要識大體,顧大局,敢挑重擔,勇于擔綱,這個“綱”對輔導員現階段工作而言,就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綱,學校改革、發展、穩定之綱。樹立創新意識。敢于為新,是對輔導員隊伍的戰略要求,要培養創新意識,鍛煉創造性思維,營造創意文化,以創新促工作,以創新促發展。樹立整合意識。在盡全力給予學生科學指導的情況下,我們還要有能力、有辦法整合身邊、校內外,甚至境內外、國內外的有效資源為我所用。
做好人生導師是對輔導員政治要求的新高度。輔導員應當通過自身不懈努力,使學生自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使學生自覺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發揚和傳承愛國主義傳統;使學生嚴格自律,明明德,知榮辱,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素養;使學生全面發展,挖掘可塑潛質,拓展成長空間,提升自我能力。
青年人對于許多事物的認識和理解難免片面和偏激,對于自身以及人與人關系的認識也必然存在一些模糊的認識。輔導員應當因勢利導,循循善誘,積極教育他們全面認識國家、民族和社會,全面認識他人和自我,客觀看待社會發展過程中的負面現象,客觀評價身邊的事物,正確對待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三、倡導超限溝通,推進平等交流,成為學生信賴的知心朋友
輔導員在工作中要倡導超限溝通,通過工作重點和工作方式的調整推進平等交流,切實增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親和力。
輔導員的工作重點應由理論說教向塑造人格轉變。我們要尊重學生個體,理解他們,關心他們。要讓學生從距離上感到近切,從文化和情感紐帶上感到親切,從生活和思想上感到關切。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不自外于學生,不自外于我們所從事的工作。
輔導員的工作方式應由單向灌輸向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平等交流轉變。要關心學生的思想變化,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要注重平等性,增強貼近性,提升親和力。要鼓勵學生間朋輩互助,激勵自我教育與管理,通過“以人為本、多元輻射、集中影響、超限溝通”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潤物細無聲”。
輔導員的工作還應注重幫助學生從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實踐中獲取營養,汲取快樂,幫助他們正確定位自己、客觀面對社會,特別要學會用積極的心態面對困難和挫折,能夠正確認識改革和發展進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真正理解并積極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要教育青年懂得珍惜機遇、守護激情,年輕不僅體現在年輪中,更應標定在精神、氣質和進取心上,要讓青年真正年輕我們的社會才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