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曼谷到晉江,從課堂到車間,從理論到實踐……
4月初,28名來自泰國的職業院校教師,從千里之外趕赴泉州職業技術大學,參加中泰新能源汽車技術培訓項目。培訓項目為期21天,內容涵蓋新能源汽車維修核心技術,并將結合真實故障案例開展教學,同時還將到4S店實地參訪,助力學員掌握行業領先技能。

培訓項目由泉州職業技術大學、行云新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泰國Tech NC集團聯合主辦,旨在加強中泰兩國在新能源汽車技術領域的合作,培養泰國新能源汽車技術人才,推動中泰兩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設計“理論+實踐”課程
力求讓學員學以致用


4月2日,中泰新能源汽車技術培訓項目開班儀式在泉州職業技術大學舉辦。儀式上,泉州職業技術大學副校長林文藝、工學院副院長蔡海毅、行云新能院校運營總監王克靜與終身教育學院副院長吳燕紅、對外合作交流處副處長王寰,及來自泰國的TECH NC集團董事Komate Jullakarin、12所職業院校的28名教師等出席。

林文藝在致辭中詳細介紹泉大發展歷史與辦學特色,并指出此次培訓項目是中泰職業教育合作的重要一步,也是兩國新能源技術交流的契機。學校精心設計了“理論+實踐”的課程體系,涵蓋新能源汽車維修核心技術,并安排實地參訪行業標桿企業,力求讓學員學以致用。

Komate Jullakarin在致辭中感謝泉大和行云為此次培訓所做的努力,強調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的重要性,希望此次培訓能加強兩國教育合作,為泰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培養人才。

學員代表是來自泰國素林皇家大學的Nikom Lonkoontod院長,他在發言中表達對此次培訓的期待,認為這將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能提升學員們對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理解和實際應用能力。


▲ 泰國TECH NC集團董事Komate Jullakarin向泉州職業技術大學副校長林文藝、行云新能院校運營總監王克靜贈送紀念品
160學時密集實訓
雙證驅動打通職業通路
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汽車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泰國作為東盟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重要市場,對新能源汽車技術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
隨著比亞迪泰國工廠的投產,東南亞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行云新能源汽車產業學院(由泉州職業技術大學與行云新能科技聯合共建)積極響應國家“教隨產出、產教同行”政策,聯合泰國Tech NC集團及12所高校,共同踐行“崗課賽證”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



▲ 行云新能源汽車產業學院王泉老師為中泰新能源汽車技術培訓項目成員作培訓
培訓項目為期21天,將進行160學時密集實訓,培訓內容涵蓋新能源汽車維修核心技術,包括安全操作規范、電路圖識別、低壓控制與車輛網絡系統等,并結合100個真實故障案例教學與4S店實地參訪,助力學員掌握行業領先技能。與此同時,在活動中,學員們還將有機會走進泉州名勝古跡,并能在泉大藝術工坊體會書法、茶藝與剪紙等非遺藝術,身臨其境地體驗中華歷史文化藝術的魅力。


▲ 泉州職業技術大學工學院賴城賢老師為中泰新能源汽車技術培訓項目成員作培訓
培訓結束后,通過考核的學員將獲得由主辦方頒發的結業證書及中國交通運輸部認證的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能力證書。Komate Jullakarin表示:“希望交通運輸部新能源汽車檢測維修證書能夠在泰國推廣開來,助力泰國建立標準化技術認證體系,推動產教深度融合。”
在活動中,泰國學員們將獲得寶貴的新能源汽車維修技術知識和實踐經驗,為泰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也為中泰兩國在新能源汽車技術領域的合作交流搭建橋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