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企業在世界舞臺不斷崛起,中國企業家需要承擔起傳播中國式管理經驗、講好中國故事,為世界企業管理領域增添中國要素的責任和使命。

2023 年 12 月 22 日,由我社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共同主辦的中國管理實踐智慧論壇暨“管理實踐在中國”系列叢書揭幕儀式成功舉辦。此次論壇吸引了近百位企業家和管理者到場參會,30000人在線觀看,20 家媒體參與同步直播,線下線上共同學習中國的管理實踐智慧。我社社長助理、華章分社社長時靜出席論壇并發表致辭。

時靜社長在致辭中表示,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是在于“知”,而是在于“行”;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權威就是成就。機工社與北大國發院 DPS 金融管理博士項目合作的《管理實踐在中國》叢書是我們采取的一個創新性舉措。我們相信圖書里蘊含的實踐的智慧一定可以為廣大的經營者和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啟發,更有益于中國特色的企業經營發展,形成中國式的管理理論和實踐指南。

論壇重磅發布了“管理實踐在中國”系列的三本新書《U形曲線》、《臨界點》、《士氣》。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管理博士項目部主任張宇偉主持活動。著名經營管理專家、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宋志平,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管理學教授宮玉振進行了主題分享。宮玉振教授及“管理實踐在中國”系列叢書的三位作者王海山博士、劉長征博士、張捷博士參與了圓桌討論。
宋志平談“中國式管理的內涵”
中國式管理是現代管理與中國企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以西方現代管理為基礎,根植于中國企業的實踐。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企業的快速發展,中國式管理理念逐漸形成并脫穎而出。“管理實踐在中國”系列叢書記錄了中國式管理的實踐智慧,是中國式管理事業開始的標志。
中國式管理也是現代管理和中國優秀文化的有效結合。中國很多先進的文化理念,如共享、共進、以人為本等,都可能在未來成為中國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宮玉振談“管理研究要更加關注實踐”
中國式領導力的模型包含立德、立功、立言三個維度。其中,立德強調人格魅力;立功注重實踐經驗和管理能力;立言則需總結出一套體系。學者往往只關注學術層面,企業家則缺乏理論指導。管理研究應該更加關注真實的管理實踐,加強學者和企業家之間的合作,共同探索未來的發展方向,總結出一套適合中國企業的管理理論和方法。
圓桌對談聊“初心”
三位作者和宮玉振教授一致認為,這套書的價值在于提出的問題均來自企業家的真實實踐。幾位作者通過理論研究,將企業家常見的痛點,從個人的體驗轉化為學術的提煉,做到了“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宮玉振教授評價這三本著作,“深者不覺其淺,淺者不覺其深”。
北京大學圖書館吳潔女士當天來到活動現場,作為代表接受了嘉賓們贈予北京大學圖書館的圖書,并現場頒發了受贈證書。“管理實踐在中國”系列叢書及“宋志平經營管理三部曲”將被北京大學圖書館收藏。

“管理實踐在中國”系列叢書致力于幫助企業家摸索出中國的管理理論、方法,傳播和發揚中國的管理實踐智慧,正如這套書的愿景:“中國管理實踐,讓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