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起我校思政部就“勇立潮頭”,當起了思政線上課程的“弄潮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和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先后獲批校級優質課程,同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立項校級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試點課程項目。正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兩年的信息化教學經驗,為此次線上教學提供了有利支持,觀看慕課、輔導互動、線上答疑、重點講授、主題討論、拓展推送等教學環節支撐起了線上教學。此外,學院每周對每門思政課程、每一位教師線上教學開展情況進行摸底,了解狀態與成效,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解決。學院督導教師每周在線聽課,確保線上教學的質量“不打折”。
一、 課程教學思路
在疫情防控階段,為了做好“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實現《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從傳統的課堂教學升級到“云端”,重點做好以下兩個方面工作。
一方面,發揮學生的助教作用。借助微信群和各班級的學委、助教加強聯系,統一學習要求、規劃了工作流程,為落實線上教學成效提供保障。學生助教建立起學習通班級群、微信群,既可以通過直播平臺進行交流互動,又可以通過學習通班級群、微信群進行交流互動,讓線上授課變成立體式、全媒體的授課。


圖1 微信、QQ交流界面
另一方面,豐富線上教學資源。為保證在線教學質量,積極收集MOOC上優秀的課程資源,利用學習通上平臺,開展搶答、彈幕、作業、主題討論、答疑、互動等活動。


圖2 線上互動截圖
教學路徑主要體現:
課前,收集錄制上傳MOOC上的知識點視頻,布置知識點預習單,收集整理拓展資料。


圖3 錄制上傳MOOC知識點視頻
課中,由MOOC上專業的教學團隊講解章節的重難點,結合老師專題直播,對整個章節有宏觀上的把握,對照教材能夠深入理解書本的知識點。學習群進行主題討論、搶答、彈幕、選人、問卷等多種形式的互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圖4 專題直播界面
課后,督促學生完成一課一練,安排學生進行拓展資料學習,發表感想,微信群答疑解惑,完成反饋工作。

圖5 一課一練
二、教學效果
1、立足主課程,加強拓展學生歷史思維訓練
在超星學習通上建立課程框架,分成主課程和拓展模塊兩個部分。

圖6 主課程結合拓展模塊
歷史學家樊建川先生曾經這樣說,“宏大的敘述往往意味著省略掉很多東西,而歷史一旦過于抽象,失去細節就會變得遠離人心的感知,變得容易消散,容易被淡忘。”在《綱要》課程的學習中,除了立足主課堂,講清楚課程重難點,同時加強學生的思維拓展,如開展收集史料、分析戰役,品評歷史上的今天等等活動。


圖7 學生思維拓展資料
2、開展線上“1+1”授課模式,“云端”主題演講活動
疫情期間,一方面借助MOOC上系統的課程資源,將《綱要》課的總體內容進行講解,方便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點;另一方面,老師通過ZOOM,矚目,或者騰訊會議等模式,開啟直播間,準備十一個專題進行講授,把重難點講明白講透徹。同時開展小組會議,主題演講等等活動,把原本線下課堂活動搬到“云端”。


圖8 “云端”主題演講
3、結合歷史,問題導向,任務驅動
授課過程中,圍繞問題設計與提出為明線,以思維訓練為暗線進行。以第六章“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為例。

圖9 問題導向案例分析
課前布置任務進行資料搜集,課中讓學生分組進行問題分析,老師結合案例進行講解,總結推導出根源,繼續設置問題推進,分析日本在東北的殖民統治給中國帶來的影響,破除現在港臺地區歷史教材流行的“殖民有功論”,通過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的案例進行結論的升華。


圖10問題導向學生推導
三、“史論結合,云端學習”教學反思
意大利歷史學家克羅齊說過:“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不僅是一門歷史課,同時更重要的也是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史論結合”是這門課程的敘述方式,對歷史敘述是為了更深刻的認識現實,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
在疫情期間,我們借助“云端”,多途徑幫助學生把冷硬的歷史資料生動化,故事化。線上學習,線下自習和深入實踐相結合。線上學習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認真完成視頻和考試。課堂學習要積極參加討論、交流和展示。線下要博覽群書,積極拓展閱讀,實踐項目要深入開展促精品、出成果。
疫情當下,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戰勝疫情,真正實現“停課不停學、不停教”,需要每個人都有所擔當,包括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這項工作當中,線上資源的準備,線上教學技術的豐富,線上教學質量的保障,都需要大家全方位的溝通和管理,才能夠實現高質量的“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