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灣跨海大橋
9月13日,素有“國際工程界諾貝爾獎”之稱的“菲迪克工程項目獎”2024年度榜單揭曉,福廈高鐵泉州灣跨海大橋榮獲卓越獎,是繼4月斬獲國際橋梁大會(IBC)奧多·庫珀獎(鐵路橋獎)之后,該橋再獲國際大獎。

泉州灣跨海大橋,這座福廈高速鐵路全線的重點控制性工程,宛如一條巨龍般蜿蜒在泉州灣的碧波之上。大橋全長20.287千米,其中海上橋梁長達8.96千米,主橋長800米、主跨400米,以其宏大的規模和先進的技術,成為了中國國內首座跨海高速鐵路橋,同時也是全球首座主塔采用免涂裝耐候鋼(即耐大氣腐蝕鋼,屬世界超級鋼技術前沿水平的系列鋼種之一)的大型跨海工程。
建筑構件
道砟

泉州灣跨海大橋引橋采用雙塊式無砟軌道,通航孔主橋在國內外斜拉橋上首次采用了聚氨酯固化道床結構“固定”道砟,可有效避免強風環境下有砟軌道碎石道砟飛濺危及列車安全。有砟跑出無砟的“驚艷”,確保高鐵90秒即可通過大橋。
橋塔

橋塔作為斜拉橋的主要承重構件,其設計不僅關乎橋梁的安全性,更是橋梁整體景觀效果的關鍵所在。泉州灣跨海大橋的并行公路橋采用了三柱式門形塔設計,靈感來源于泉州的歷史文化遺產——古牌坊。為了與并行公路橋的景觀相協調,同時實現橋梁結構與建筑美學的完美融合,設計團隊經過綜合考量,最終推薦采用曲線H形塔。這一設計不僅融入了泉州地域的海洋元素,更通過塔柱和橫梁的圓弧元素,將西方的圓潤感與東方方圓文化中的“圓”巧妙結合,體現出“厚德載物”的民俗文化淵源。
技術創新
在技術創新方面,泉州灣跨海大橋更是亮點頻現。
創新發展
作為我國首次在沿海地區復雜環境下建設時速350km的大跨度斜拉橋,大橋主梁采用了流線箱形結構,并附加了導流板、減振欄桿、拉索電渦流阻尼器等有效氣動措施,大大減少了復雜風環境下的風致振動,滿足了跨海大橋通行高速列車的技術要求,能抵抗12級強臺風。
材料創新
此外,大橋在索塔鋼錨梁上采用了免涂裝耐海洋大氣腐蝕鋼,以適應高鹽高濕的海洋腐蝕環境。而鋼梁底漆則采用了石墨烯納米材料改性鱗片形醇溶無機富鋅涂料,可實現鋼結構在海洋腐蝕大氣環境下30年以上的超長壽命耐久目標,這個時間高于目前跨海橋最長25年的設計防腐壽命。
如今,泉州灣跨海大橋已然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它不僅是我國橋梁建設技術水平的象征,更是我國高速鐵路事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隨著福廈高鐵的通車運營,泉州灣跨海大橋必將為兩岸的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讓我們共同期待這座跨海大橋在未來的歲月里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