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3日,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2023年“五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74億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480.56億元。
親愛的泉大人
你是其中的一員嗎?
住宿
是旅途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你對它了解多少呢?
古今酒店知多少,小圖帶你一覽飽啦~

通常認為,我國古代酒店的發展始于殷商時期,于盛唐得到空前發展,宋代實現多元拓展,明清守成發展。

是中國古代負責投遞公文、轉運官物以及供來往官員休息、換馬的機構,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官辦備宿供膳場所,類似于今天的招待所,是我國古代旅館的起源。驛站的發展始于商代,周代又稱為“廬”、“侯館”、“傳舍”,最初主要供來往官員、驛使等休息、換馬,春秋戰國之后,逐漸接納部分商人、旅客。
秦朝及后續朝代皆繼承了驛傳體制,并作出了改良或拓展,例如,秦朝時因中央集權需要設“五里一郵,十里一亭”,宋代增設“遞鋪”,明朝設水馬驛等等。


? 先秦時期
得益于商業的發展,私營酒家相繼出現,此時多是“家庭式旅館”,相當于當下的小型民宿,多稱為“客舍”、“逆旅”。
? 漢代時期
漢代的“謁舍”,被認為是現代商業飯店的雛形。
? 南北朝時期
南北朝開始,“舍”逐漸被“旅館”、“店”取代,私營旅舍不僅空間上有了提升,功能及受眾群體上也在不斷多樣化。首見于南北朝時期的“邸店”,是“兼具堆貨、商店、客舍性質的市肆”。
? 唐宋時期
唐宋時期,有“蕃坊”供外國商人、僑民休息、洽談以及交易;旅館也開始具備文化交流功能,成為遷客騷人們的留名之所;宋代的“正店”(多稱酒樓)更是打破了旅店傳統模式,兼具喝酒唱戲、吹拉彈唱等娛樂活動,形成了部分知名甚至著名酒樓,在當今屬于星級酒店。
? 明清時期
君主專制加強,商品經濟繁榮,制度的僵化及商幫的出現,促成了“會館”的誕生,是明清旅館發展中的一個特色。


古代中國,為了管控人口、鞏固統治,自西周起開始實行戶籍制度。為了便于官府管轄檢閱,客人入住客棧需要驗明身份。
根據出行距離的遠近,所需提供的身份證明也有所不同。

:需出示牙券和門牌。隨身攜帶,一人只持一份,多出現于赴京趕考、調職任職等此類情況。

魚符
牙牌


:根據身份需求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兩種情況:一是,官員出差需要配備“符節”或者“符卷”;二是,國家給普通公民發放入住客舍的腰牌,根據種類的不同,可分為“路引”、“門券”、“字符”以及“牙牌”。此類身份證明需前往官府開具,必須隨身攜帶。

通關文牒

:需提交各個國家的通關文牒,就類似于今天的護照,唐僧一行西天取經的路上就在不斷地使用它。若缺少通關文牒,等待你的便是露宿街頭,或是“派出所見”。

除了提供身份證明,古人入住旅館還需進行詳細的信息登記,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職業、來往地、所為何事等等,旅客過目之后,還需按下紅色手印,以證其實。
入住登記冊在不同的朝代,稱呼和制度稍有差異:
? 漢代
1
出現了“店歷”,“店薄”,官吏往來都有詳細記錄。
? 宋代
3
驛道旁官辦的遞鋪實行 “簿歷” 制。簿歷用于登記過往驛吏郵使的姓名、入鋪時刻、郵件數等信息。薄歷由州府統一印制,蓋印后發給各鋪節級使用。民間旅客登記制度也在這一時期開始實行。
清乾隆時期住店登記表
? 清代

繼承明代稅制中的“循環簿”制度,并強制用于旅館業中。
? 北朝

驛站接待往返公差官吏使者必須進行簿記,向官府報帳。北朝高昌國的傳帳至今保存完好,所費飲食酒宴一一記錄在案。
? 元明
“店歷”制度廣泛施行。《馬可·波羅游記》中記載:“一切客棧和旅店的老板,也同樣將寄宿客人的姓名,登記在一本簿子上,說明他到來的日期和時刻。這種登記本,第天要備一份,送交前面提到的駐在方形市場的那些官吏。”
2

關于古代客棧
你還有哪些好奇的地方呢?
歡迎在評論區積極留言
參考資料:
[ 1 ] 賈文龍.中國旅客登記制度演變略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41(3):301-307.DOI:10.14182/j.cnki.j.anu.2013.03.007.
[ 2 ] 湯潔娟.論我國古代旅館的安全保障制度[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7(2):116-119.DOI:10.13727/j.cnki.53-1191/c.2010.02.007.
[ 3 ] 鄭向敏. 中國古代旅館流變[D].廈門大學,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