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特輯
九月書單
九秋三五夕,此夕正秋中。
天意一夜別,人心千古同。
中秋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博餅,品月餅、掛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今年中秋,恰逢新中國成立74周年,十一長假,更適合與家人一起共賞圓月,品味好書噢!
書卷多情似故人,
晨昏憂樂每相親。
——《觀書》
《人間有味》

館藏地點:第一書庫
索書號:I267/5414
作者:汪曾祺
本書是汪曾祺先生的憶舊小品合集,共收錄汪曾祺先生流傳已久的憶舊小品文37篇,由“故里故親”“再回聯大”“往事雜憶”“師友舊談”四章組成。言語平淡真實,文字溫暖人心。全書回憶了汪老的家人以及他自己曾遇見結交過的各色人物,讀后讓人感懷至深,非常具有感染力。書中講述的是凡人凡事,表現出了人與人之間簡單純粹的真情實感,可越是這樣的情感,越能給人留下至深的記憶,這種記憶,有著撫慰人心的溫暖的力量。
《故都的秋》

館藏地點:第二書庫
索書號: I266/20
作者:郁達夫
郁達夫一生為新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作家的生命體驗投射在故都的秋意之中,形成了互映互照的互文性表達。雖然映入郁達夫眼簾的秋色各有動人的神韻,但哪里的秋色都不及北平故都之秋更能與作家形成生命情緒上的默契與對應。他主張“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側重從主觀內心世界出發。他以一種單純的抒情方式在作品中解剖自己、分析自己、鞭撻自己,使這些作品充滿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心安即是歸處》

館藏地點:第一書庫
索書號: I267/5587
作者:季羨林
“因為世事無常,心安即是歸處。愿你經歷滄桑,永葆天真模樣。”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從讀書、處世、旅行、當下、孤獨、生死、真實幾個方面來詮釋季老與世界的相處之道。季羨林經歷過人生的大苦大悲,生命的跌宕起伏。然而先生的一生,不爭不辯,不怨不艾,滿懷天真,執著自己的執著,安于當下。季羨林是世界上僅有的精通于吐火羅文的幾位學者之一,同時他又用質樸的文字向世人傳達一個理念——心安即是生命的歸處。
《一個村莊的食單》

打開學習通輸入邀請碼:“qdtsg”
點擊主頁“電子圖書”模塊
根據搜索框輸入所需書名
閱讀途徑:超星學習通
作者:黃孝紀
本書是“中國鄉存博物館”系列之一。在書中,作者專注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中國南方鄉村的日常食物,以人文視角進行觀照,對近百道南方鄉村食品進行細膩而生動的描述,并配以大量具有藝術價值的彩色插圖,真實再現了一個舌尖上的南方鄉村,是為南方農耕鄉民的飲食立傳。全書文風親切溫和,故事感人,維系著中國南方鄉村幾代人對家鄉的眷戀和對故土的思念,其出版將帶給人情感的慰藉和審美的享受。
千里共嬋娟
中秋之美,
美在月亮會收到人們
千萬種的告白;
美在孩子們抬頭仰望著玉輪,
詢問嫦娥在哪兒的天倫時光;
美在無論身在何處,
都剪不斷思鄉的牽掛,
以及團圓的期盼。
值此佳節,祝大家月圓,人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