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學生走進大學校園,開始一段全新的學習體驗,課堂給予學生的是興趣還是乏味,是創造還是束縛,取決于教師的課程意識。教師應站在課程的角度審視課堂,在課程改革中不斷提升課程意識。
為展現我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成果,發揮優秀教師及優質課程的輻射作用,培養廣大教師的課程開發和專業教學能力,推動教師進一步建設優質教學資源,提升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為提升,我校于2018年以立項的形式對課程進行重點建設,在持續穩定建設中,教學成果不斷涌現。
近期,13門優質課程、13種教育的本真呈現,將陸續推出,從教學設計、教學改革、學生學習收獲等方面展示鮮活生動的課程全貌。
第一期--文化旅游與體育學院
酒店里的課堂,一種產學研無縫對接的嘗試
--《飯店認知》課程
《飯店認知》課程建設依據泉州理工職業學院(本科)酒店管理專業培養計劃,根據酒店管理專業具體崗位的技能要求來確定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能力要求,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雙線并行的全程交叉式教學,真正貫徹知識夠用、實踐加強、技能突出的職業教學理念。
01課程教學團隊

鄭王晶(文化旅游與體育學院副教授)

02課程設計
本課程實施過程主要分為校內和校外教學基地(4家校企合作酒店)兩個部分,校外教學場所主要教學內容由本人與校外指導師團隊一起設計教學內容,包括酒店文化認知、酒店集團文化認知、酒店組織機構學習、酒店部門崗位認知等內容。參觀酒店之前由本人與四家酒店指導老師聯系溝通,確定設計課程教學目標,教學任務,設計教學學習線路等內容。

03課程定位及考核
本課程以飯店管理的理論為基礎,以實踐教學為中心,堅持注重基礎,強化能力,突出重點,學以致用的原則,即注重闡述飯店管理基礎知識,又力求理論聯系實際,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為調動學生的參與度,注重學習的過程而非結果,過程控制和方式才是實現任務教學真正的內驅動力。因此,原則上增加平時成績在整體成績中的比例,通過學生平時的多種參與方式進行考核,以增加學生課程學習中的興趣和更好達到每個章節學習的目標。采用平時課堂表現、四家調研學習酒店調研報告撰寫展示以及學生學習收獲撰寫的幾個方面進行考核。
課程考核表

04課程實施
任務驅動、項目導向:寶龍大酒店調研匯報
知識點:酒店組織管理、營銷管理模塊
校外實踐學習地點:晉江寶龍大酒店
時間:2018年12月3日
第一階段:布置任務(時間2018.11.20)
1.使用泛雅平臺發送通知
2.學生提前學習泛雅平臺上傳的酒店組織管理相關材料
3.查詢并且學習邁點網以及其他推薦網站國際國內品牌酒店的資料,包括洲際、希爾頓、錦江、桔子酒店等品牌
4.學習查詢寶龍集團、寶龍大酒店相關資料




第二階段:使用翻轉課堂教學方法、發放調研任務單
時間:2018年11月26日 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方式,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討論。


第三階段:酒店參觀調研實踐
時間:2018年12月3日 (校企合作教學)先由酒店人力資源部經理和學生介紹酒店概況,文化,再到各個部門進行參觀學習。

第四階段:酒店調研成果展示 時間:2018年12月10日

第五階段: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總結

第六階段:知識點再次鞏固,教師采用提問互動等方法,對該章節內容進行復習鞏固。
05學生學習成果展示
(1)酒店設計

(2)酒店調研報告


(3)學生競賽成果
酒店認知環節,寶龍大酒店加入了酒店中餐擺臺、客房鋪床等技能項目,提高學生對技能的認識也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習,通過教師的指導,通過學生自身的努力,18酒店管理班4位同學獲得了福建省技能競賽中餐團隊賽三等獎、西餐個人賽三等獎、西餐個人賽優秀獎的好成績。

06教師個人發展
1.撰寫論文被評為優秀論文,并入選2018福建省民辦高等教育改革發展論壇(論文集)

2.論文榮獲2018年福建省職業教育優秀論文三等獎。


07教學特色
(1)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
(2)教學方法多。采用以泛雅、學習通為平臺的多種教學方法:例如校企合作教學、翻轉課堂、任務驅動法、小組協作法、小組競爭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視頻教學法、講授法等。
(3)教學導師多。“1+8”團隊由1位校內課程授課教師與8名企業導師共同授課。
(4)教學場所多。校內教室+4家酒店實體共同授課的教學模式。
(5)教學成效多。包括學生調研報告、學院推文推送4篇,學生課堂作業、班級同學參加福建省技能競賽獲獎等。
(6)教學評價多。設計調查問卷,發放調查問卷、統計數據、分析數據,了解學生對課程教學滿意度情況。
(7)教學內容豐富。課程引入校企合作單位四家酒店的企業文化,所在集團的企業文化,集團組織構架等學習內容,引入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
(8)轉變考核體系:考核方法過程化
①目的:從重視考核結果轉變到注重考核過程。關注到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技能、學習效果。
②內容:從考核內容是教材、筆記內容的重復轉變到著重考查職業素質、職業能力。
③形式:從單個學生的考核拓寬到協作組、團隊小組等的整體考核;從單一的試卷成績轉變為由課堂表現、實踐調研、數據收集等多方面的成績。